近日,集團全國總設計師劉曉萍應邀參加了螢火蟲「博物館」媽媽特刊欄目專訪,為兒童成長空間和兒童原創(chuàng)作品發(fā)聲。
▲劉總和她的孩子
螢火蟲「博物館」:是什么讓您參加到本次活動中來?
劉曉萍:主要是認同螢火蟲「博物館」“尋設計界未泯童心”的理念的緣故。作為一位設計師媽媽,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設計,幫助孩子健康成長。但設計從來不是一件閉門造車的事情,高質量、高水平的業(yè)內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決定參與本次活動,一方面可以表達自己對兒童設計的認知與看法,為中國兒童空間設計盡自己的一份力;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活動中,能與其他優(yōu)秀的設計師進行交流溝通,通過靈感的碰撞,獲得新知。
螢火蟲「博物館」:您對未來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有何看法?
劉曉萍:未來是建立于現(xiàn)在基礎之上的,談對中國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的未來,還是要回到現(xiàn)在。限于經濟財力問題,當下中國大多數(shù)家庭對于兒童空間設計中的個性需求的滿足,是不足的,更多僅僅是“居住”層面的滿足,很少關注兒童健康成長所需的其他方面的空間需求;而現(xiàn)有少量的優(yōu)秀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,無論是在設計理念,還是表現(xiàn)形式上,都有著富有價值的閃光點。
然而,不容否認的是,這些少量的、優(yōu)秀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在某種意義上,只是一種先鋒的實驗,并不具備現(xiàn)實的普遍應用價值。
當然,我相信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、經濟條件的改善,過去那種實驗形式的設計思考與實踐,必然會推動未來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的發(fā)展與進步。中國未來兒童空間及原創(chuàng)作品的未來,也必然在更多人群認可的同時,大放異彩。
螢火蟲「博物館」:對于兒童空間創(chuàng)作,您覺得和其他類型空間的創(chuàng)作最大的區(qū)別是什么?
劉曉萍:最大的區(qū)別還是“人“的不同。在空間設計中,我們常常強調“以人為本”,尊重“人”的個性需要;但相較成年人,兒童及其不同年齡的個性心理與需求等,更具差異化。同樣是因為“人”不同,兒童空間創(chuàng)作應落實在“兒童成長”,而不僅是舒適、功能等方面。
因此,我們要更有針對性地為兒童設計,為每一位兒童設計,為每一個年齡段的兒童設計,為每一個兒童健康成長設計。
螢火蟲「博物館」:您想通過您的作品對您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們表達哪些?
劉曉萍: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對孩子表達尊重、欣賞、愛等情感,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我、發(fā)現(xiàn)自我,進而成就最好的自己。
“對孩子們來說
色彩是會說話的
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他們不同的感覺
清醒的、溫馨的、浪漫的
都源自于設計”
劉總認為3-6歲的兒童活潑、好動、想象力豐富、動手能力強,喜歡明亮、輕松的色彩。而從色彩學來講,高透明度、高飽和度的顏色,暖色的搭配和創(chuàng)意,可以使他們產生歡快、興奮及喜悅的情緒。
特別是米黃和草綠色,頗具感情和自然氣息,再加上原木色的調和映襯,搭建出自然和諧、活潑歡快的空間氛圍。但如果不分位置、用途地把空間裝飾得五色斑斕,則可能造成兒童注意力分散、煩躁不安等不良影響。
劉總團隊設計作品欣賞-達拉特旗第五幼兒園
劉總帶領團隊設計的達拉特旗第五幼兒園以深淺不一的綠、黃為主色調,以方形或圓形的色塊,結合原木結構,營造出自然和諧的情感氛圍。
在整體設計上,針對原始空間布局的缺憾,巧妙地將幼兒園設計成一個互相溝通的、開放式的“連廊”結構;既擴大了孩子的活動范圍,也能通過樓層和裝飾的變化,幫助拓展孩子們的空間認知能力。同時,開放式的空間設計,客觀上給孩子更為良性的溝通、互動提供了可能,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發(fā)現(xiàn)差異、認識自我;另外,在一定程度上,這也對園區(qū)的日常管理和孩子的看護提供了便利。
物的東西多了,精神與想象的空間就少了。所以,在具體的功能布置與陳設上,園區(qū)的設計相對簡潔,大面積的空地給孩子們運動或園區(qū)開展較大規(guī)?;顒犹峁┳銐虻耐卣箍臻g;另外,廊道墻面間的小黑板,也給孩子們留下涂鴉繪畫的余地。
▲平面圖
用色彩裝點空間用空間容納想象用想象點亮未來